来源:https://www.zhengxing98.com/m/15745.html
很多姐妹找我聊牙齿矫正,最纠结的就是“深覆合要不要拔牙”——有人怕拔牙疼、怕留缝,有人又听说不拔牙矫正效果不好,越查越乱。其实我从业5年多,见过近百位深覆合求美者,拔牙与否从来没有“固定答案”,全看你牙齿、骨头和脸型的适配情况。今天就用具体案例、数据和表格,把“矫正深覆合要不要拔牙”说透,新手也能看懂。
一、先搞懂:什么是深覆合?别把“牙齿不齐”和“深覆合”搞混
先明确一个基础:不是所有“牙齿不好看”都是深覆合,也不是所有深覆合都需要矫正。很多人直到去医院检查,才知道自己的“上门牙盖太多下牙”是深覆合。
简单说,正常牙齿咬合时,上门牙会轻轻盖住下门牙的1/3左右;而深覆合是上门牙盖过下门牙超过1/2,甚至下门牙咬到上门牙内侧的牙龈——比如吃饭时总咬到上牙龈,或者笑的时候看不到下牙,都可能是深覆合。
我之前遇到个22岁的姑娘小妍,她一开始以为自己只是“门牙突”,直到医生拍了片才发现:她的上门牙盖下门牙快2/3了,属于中度深覆合,还伴随轻微的牙齿拥挤。这时候才涉及到“要不要拔牙”的问题。
所以先别着急问“拔不拔牙”,第一步是找正规医院做检查(比如拍口腔CT、取牙模),让医生判断你深覆合的程度,以及是否需要矫正——轻度深覆合(上门牙盖下牙1/2-2/3)如果不影响吃饭和健康,也可以不矫正;但中度、重度深覆合(盖过2/3或咬到牙龈),长期下来可能磨坏牙齿、颞下颌关节疼,建议尽早干预。
二、矫正深覆合要不要拔牙?4个核心因素+3类案例说了算
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。我整理了影响“拔牙决策”的4个关键因素,每个因素都配了真实案例,你可以对照自己的情况参考。
1.牙齿拥挤程度:“牙齿挤不挤”是拔牙的首要判断
如果你的牙齿本身很拥挤(比如牙齿叠在一起、牙缝小到塞不下牙线),再加上深覆合,拔牙的概率会很高——因为牙齿需要“空间”来排齐,还要调整咬合,把上门牙“压下去”,如果骨头里没有多余空间,只能拔牙腾出位置。
案例1:阿哲(25岁,中度深覆合+重度拥挤)——必须拔牙
·阿哲来找我时,牙齿挤得厉害:下排牙有两颗牙叠在一起,上门牙盖下牙快2/3,笑的时候只能看到上门牙。医生检查后说,他的牙弓比较窄,骨头空间根本装不下所有牙齿,就算强行排齐,深覆合也矫正不好,还会反弹。
·最后他拔了4颗智齿(本身就有点发炎,拔了不影响正常咬合),再用金属托槽矫正。1年后我再见到他,牙齿排齐了,上门牙只盖下牙1/3,说话、吃饭都顺畅多了。
·如果牙齿不拥挤,甚至有牙缝,那拔牙的概率就低很多——医生可能会用“扩弓”(把牙弓撑大一点)或“片切”(磨掉牙齿边缘一点)来腾出空间,不用拔牙。
案例2:小雨(20岁,轻度深覆合+牙齿稀疏)——不用拔牙
·小雨的情况刚好相反:她上门牙盖下牙1/2,属于轻度深覆合,但牙齿之间有小牙缝,没有拥挤。医生说她的牙弓有扩张空间,不用拔牙,只用隐形矫正器“压低下门牙、推上门牙往后”,同时把牙缝收窄。
·矫正10个月后,她的深覆合就改善了,牙缝也没了,现在笑起来能看到上下牙的正常比例,自己特别满意。
2.骨量与牙量匹配度:“骨头够不够大”决定能不能“装下”牙齿
这是很多人忽略的点:有些人牙齿不挤,但骨头太小,也可能需要拔牙。简单说就是“牙量大于骨量”——牙齿的总宽度超过了骨头能容纳的宽度,就算牙齿排齐了,咬合也调不好,深覆合会一直存在。
我见过一个30岁的男士老周,他牙齿不拥挤,但深覆合很明显(下牙咬到上牙龈)。拍了CT后发现,他的上颌骨(上牙所在的骨头)比较短,下颌骨有点后缩,骨头空间不够让牙齿“归位”。医生建议他拔2颗下排的双尖牙(从中间数第4颗牙),腾出空间把下牙往前拉一点,再压低下门牙,这样咬合就正常了。
如果“骨量够大”,比如青少年(骨头还在发育,有扩张潜力),或者成年人骨头宽度足够,那基本不用拔牙,靠扩弓就能解决。
3.深覆合严重程度:轻度、中度、重度的“拔牙概率”差很多
深覆合的严重程度,直接影响拔牙概率。我整理了行业内的常见数据,做成了表格,你可以对照看自己的情况:
| 深覆合程度 | 典型症状 | 拔牙概率 | 常见矫正方案(不拔牙 / 拔牙) |
|---|---|---|---|
| 轻度 | 上门牙盖下牙 1/2-2/3,无咬合疼痛,笑时能看到部分下牙 | 15%-20% | 不拔牙:扩弓、片切 + 隐形 / 金属矫正 |
| 中度 | 上门牙盖下牙 2/3 以上,偶尔咬到上牙龈,颞下颌关节偶尔酸 | 30%-40% | 拔牙:拔智齿或双尖牙;不拔牙:仅适合牙齿稀疏、骨量足的情况 |
| 重度 | 下牙咬到上牙龈内侧,吃饭频繁咬到肉,关节经常疼 | 50% 以上 | 多数需要拔牙:拔 2-4 颗牙(双尖牙 / 智齿),配合咬合调整 |
案例3:莉莉(28岁,重度深覆合+关节疼)——必须拔牙
·莉莉的情况比较严重:她下牙长期咬到上牙龈,左边颞下颌关节一吃东西就疼,甚至张嘴会“咔哒”响。检查后是重度深覆合,而且她的上颌骨前突、下颌骨后缩,牙量也比骨量大。
·医生给她的方案是拔2颗上排双尖牙,先把上门牙往后推,再用矫正器把下牙往前拉,同时调整咬合高度。矫正1年半后,她的深覆合完全改善,关节也不疼了,现在吃坚果、啃苹果都没问题。
4.面型需求:想改善“凸嘴”还是“保持原脸型”?
很多人矫正深覆合,同时想改善面型——比如有的姑娘是“凸嘴”(上门牙突+深覆合),希望矫正后嘴巴能收回去一点;有的则担心拔牙后脸变瘦、显老,不想拔牙。
这里给大家一个小经验:如果是“牙性凸嘴”(骨头不凸,只是牙齿突),轻度深覆合可以不拔牙,用矫正器把牙齿往后推,面型会变柔和;如果是“骨性凸嘴”(骨头往前凸),再加上中度以上深覆合,大概率需要拔牙,才能让牙齿和骨头的位置匹配,面型也会更协调。
我之前有个客户,她本来不想拔牙,怕脸变瘦,但她是骨性凸嘴+中度深覆合,不拔牙矫正后,嘴巴还是有点凸,效果不理想。后来重新调整方案,拔了2颗双尖牙,矫正后嘴巴收回去了,脸型反而更立体,比之前好看多了——所以“拔牙会不会显老”,关键看医生的方案,不是所有拔牙都会让脸变瘦。
三、拔牙矫正深覆合,你最关心的3个问题(附表格)
很多人怕拔牙,其实是担心“拔哪颗”“会不会留缝”“疼不疼”。我整理了常见的拔牙部位和注意事项,做成表格,帮你打消顾虑。
1.矫正深覆合,一般拔哪颗牙?不是随便选的
医生选拔牙部位,会优先选“对咬合影响最小、还能腾出足够空间”的牙齿,常见的有这几种:
| 拔牙部位 | 适用人群 | 优势 | 注意事项 |
|---|---|---|---|
| 智齿(第 8 颗牙) | 智齿发炎、阻生,或牙齿拥挤严重者 | 不影响正常咬合,拔后不用收缝 | 智齿位置深,拔牙时间可能稍长 |
| 双尖牙(第 4/5 颗牙) | 中度深覆合、牙量大于骨量,或凸嘴者 | 腾出空间大,方便调整咬合和牙齿位置 | 拔后需要收缝(一般 2-6 个月闭合) |
| 多生牙 | 口腔内有额外牙齿(如上门牙之间多一颗) | 去除多余牙齿,不影响其他牙齿功能 | 需拍 CT 确认多生牙位置,避免损伤神经 |
比如案例1中的阿哲,就是拔了智齿——因为他的智齿本身就经常发炎,拔了之后既解决了发炎问题,又腾出了空间,一举两得;而案例3的莉莉,因为需要把上门牙往后推,所以拔了双尖牙,空间足够,矫正效果也更稳定。
2.拔牙后会留缝吗?多久能闭上?
这是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。其实拔牙后留缝是正常的,因为医生要靠这个“缝”来调整牙齿位置——比如把拥挤的牙齿排齐,或者把前突的牙齿往后拉。
一般来说,缝隙闭合的时间和矫正方式、个人牙齿移动速度有关:
·金属托槽矫正:移动速度快,缝隙一般2-4个月就能闭合;
·隐形矫正:移动速度稍慢,缝隙可能需要3-6个月闭合;
·青少年:牙齿移动快,缝隙闭合时间比成年人短1-2个月。
我之前有个客户,拔了2颗双尖牙后,用隐形矫正,3个多月缝隙就基本闭上了;而她妈妈(45岁)同样拔了双尖牙,用金属托槽,花了4个多月才闭缝。所以不用怕留缝,只要跟着医生按时复诊,缝隙都会慢慢闭上,不会一直留着。
3.拔牙疼不疼?恢复要多久?
很多人对拔牙有“恐惧心理”,其实现在的拔牙技术很成熟,打嘛y的时候会有点像“被蚂蚁咬了一下”,嘛y起效后基本不疼。拔牙后2-3天可能会有点肿,冰敷一下就能缓解,正常吃饭(比如粥、面条)完全没问题。
一般拔牙后1周左右,伤口就能愈合,可以正常吃饭;1个月后,牙龈基本长好,就可以开始戴矫正器了。我见过很多客户拔完牙第二天就去上班了,没有想象中那么“可怕”。
四、我的3点经验:别被“拔牙”吓住,关键看“适配”
做了这么多年医美咨询,我想给大家3个实在建议,帮你避开“矫正深覆合”的坑:
1.轻度深覆合别硬拔,先试“非拔牙方案”
如果你的深覆合是轻度,牙齿不拥挤、骨量也够,别听人说“拔牙效果好”就硬拔——扩弓、片切这些方式足够解决问题,还能少遭罪。我之前有个客户,本来是轻度深覆合,被小诊所忽悠拔了2颗牙,结果矫正后嘴巴有点凹,反而不好看,后悔死了。
2.医生的“判断逻辑”比“结论”更重要
找医生咨询时,别只问“我要不要拔牙”,要问“你为什么建议我拔/不拔”——比如医生说“你需要拔智齿,因为智齿阻生,还能腾出空间调整深覆合”,这就有逻辑;如果医生只说“你得拔牙”,却讲不出理由,那就要小心了。
3.术后护理比“拔不拔牙”更影响效果
不管拔不拔牙,矫正期间的护理都很重要:吃完东西要漱口,别啃硬的(比如坚果、骨头),按时复诊——这些比“拔不拔牙”更影响矫正效果和速度。我见过有人拔牙后护理得好,1年就矫正完了;也有人不拔牙,但总啃硬东西,矫正器老坏,2年才结束。
结尾:想知道自己的深覆合要不要拔牙?先做“精准检查”
看到这里,你应该明白:矫正深覆合要不要拔牙,没有“绝对答案”,轻度、中度、重度的情况不同,牙齿、骨头、面型的适配度不同,结论也不同。与其自己网上查资料焦虑,不如找正规医院做一次初诊检查——拍个CT、取个牙模,医生就能给你明确的答案。
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深覆合属于哪种程度,要不要拔牙,或者想对比附近靠谱医生的方案,点击文中【在线咨询】,就能获取免费的初诊建议,还能查看和你情况类似的案例矫正效果,帮你少走弯路,轻松搞定牙齿问题。
文章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美美志整形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